828-365.com主页
语言文字 | 安全教育 | English

师资队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生态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授>>正文
 

柴宏祥(博士生导师)


姓 名

柴宏祥

出生年月

1980年5月24日

技术职务

教授、博导

行政职务


电子邮箱

chaihx@126.com

通信地址

重庆市重庆大学B区城环学院给排水教研室

1.主要研究方向: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碳节水技术、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2. 社会兼职、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情况:

第二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市政工程产品应用分会理事

第二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 China-YWP)委员

国际水协(IWA)会员

美国水环境协会(WEF)会员

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咨询专家库专家成员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等10余个期刊审稿人

3. 教育及进修经历

1998年-2002年,重庆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年-2005年,重庆大学,市政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5年-2008年,重庆大学,市政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9年-2010年,重庆大学,讲师

2009年-2010年,重庆大学,副教授(破格)

2010年-2013年,重庆大学,副教授、博导

2014年-至今, 重庆大学,教授(破格)、博导

其中:

2013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半年)

4. 主持或主研的科学研究项目

1)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峡库区水循环演变机制与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及应用(2017YFC0404700),2017-2020年.

[2]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洪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YFC0404704),2017-2020年.

[3]主持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城市污水提标回用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cstc2015shms-ztzx20003), 2016-2018年.

2)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 2017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2010ZX07320-001).

[2] 2016年,主研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庆主城区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ZX07307-002).

[3] 2014年,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镇水系统减碳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1BAJ07B03).

[4] 2013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盐析及嗜盐菌对MBR处理高盐废水膜污染的综合影响机理(51008318).

[5] 2013年,主研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示范(2009ZX07318-003).

[6] 2012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项目:MBR处理榨菜废水膜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20090191120036).

[7] 2012年,主研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三峡库区食品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ZX07315-004).

[8] 2011年,主研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J16B08).

[9] 2010年,主研完成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荷可持续建筑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DFA91770)

5. 主要学术论文与代表作

1)论文(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

[1] Wei Kang, Hongxiang Chai*, Ganlin Zhang, Songming Tan, Yuming Zhou, Xuebin Hu, Junhua Fang, Sai Zhang. A technology for the standpipe in flat roof of green building community.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6, 174: 103-107(SCI检索,EI检索).

[2] Wei Kang, Hongxiang Chai*, Shiwei Yang, Guojun Du, Jian Zhou, Qiang He. Influence of organic loading rate on integrated bioreactor treating hypersaline mustard wastewater.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 2016, 63(4): 590-594(SCI检索,EI检索).

[3] Yu Xiang, Zhiyu Shao, Wei Kang, Boyu Zou, Hongxiang Chai*. Effect of Biofilm Density on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on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16, 227(9): 1-6(SCI检索,EI检索).Hongxiang Chai*, Gaijuan Hou. Start-up test on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treating mustard tuber wastewater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ina.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5, 53(13): 3449-3456(SCI检索).

[4] Hong-Xiang Chai*, Wei Chen, Qiang He, Jian Zhou. Effects of volumetric load in an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treating industrial saline waste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5, 36(5): 648-653(SCI检索).

[5] Hongxiang Chai*, Limin Li, Yinghua Wei, Jun Du, Jian Zhou, Qiang He. Effects of Microbe Concentration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on Membrane Fouling in Treating Mustard Tuber Wastewater by Membrane Bioreactor.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4, 26(11): 3253-3255(SCI检索).

[6] Hong-Xiang Chai*, Sui-Bing Shen, Xue-Bin Hu, Song-Ming Tan, Hong Wu. Effect of baffled water-holding garden system on disposal of rainwater for green building residential districts.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4, 52 (13-15): 2717-2723(SCI检索).

[7] Jian Zhou, Yi Han, Jianbing Zhang, Qiang He, Hongxiang Chai*. Seasonal performance of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 and ecosystem sewage treatment hybrid processes in small town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 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3, 27 (6): 4276- 4283(SCI检索,EI检索).

[8] HongXiang Chai*, Wei Kang. Influence of Biofilm Density on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Treating Mustard Tuber Wastewater.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2, 168(6): 1664–1671 (SCI检索,EI检索).

[9] He Qiang, Kong, Xiang-Juan, Chai Hong-Xiang*, Fan Ming-Yu, Du Jun. Efficiency influence of exogenous betaine on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treating high salinity mustard tuber waste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2, 33(15): 1695–1699 (SCI检索).

[10] HongXiang Chai*, YingHua Wei, HaiYan Xu, Qiang He. Water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 for green campu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1, 10(7): 931-936 (SCI检索).

2)出版物及代表著作

[1]参编《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参编《地震灾后生命线工程修复加固与重建技术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3)标准和技术指南

[1] 2017年,参编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T/CECS469-2017.

[2] 2016年,参编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3] 2016年,参编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标准《废水生物增强处理圆柱状有机生物载体》T/CAQI 20-2016.

[4] 2016年,参编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标准《污废水生物增强处理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CAQI 24-2016.

[5] 2012年,参编《三峡库区榨菜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导则》(渝环发〔2012〕40号)

[6] 2011年,参编国家行业标准《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CJJ/T163-2011).

[7] 2011年,参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

[8] 2007年,参编《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政策卷II:城镇污水》(建办科函[2008]692号).

[9] 2014年,参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

4)发明专利(获权34件,其中第1发明人24件)

[1] US 9764974B2,SYSTEM FOR REDUCING EMISSION OF NITROUS OXIDE DURING SEWAGE TREATMENT,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2] US9580897B2,SYSTEM AND METNOD FOR PURIFYING RAINFALL RUNOFF,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3] US9605417B2,SYSTEM AND METHOD FOR HARVESTING RAINWATER,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4] US9428411B2,REACTOR FOR SEWAGE TREATMENT,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5] US8973325B1,METHOD FOR ROOF DRAINAGE,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6] US8950123B1,RAINWATER HEAD,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7] US89328500B2,INTEGRATED SYSTEM FOR TREATING AND RECYCLING RAINWATER,第1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

[8] ZL201410335020.4,一种山地城市小区雨水处理回用系统-柴宏祥,第1发明人.

[9] ZL201410183438.8,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脱氮过程氧化亚氮减排控制系统,第1发明人.

[10] ZL201310674390.6,一种用于处理榨菜废水强化生物除磷脱氮的膜生物反应器,第1发明人.

[11] ZL201310189353.6,一种截污雨水口,第1发明人.

[12] ZL201310082916.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组合污水低碳处理反应器,第1发明人.

[13] ZL201210489913.5,一种裙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第1发明人.

[14] ZL201210489868.3,一种道路雨水离线控制系统,第1发明人.

[15] ZL201210437904.1,一种用于居民小区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第1发明人.

[16] ZL201210130536.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系统,第1发明人.

[17] ZL201210130516.9,环形曝气生物滤池污水低碳处理反应器,第1发明人.

[18] ZL201210090358.9,基于低影响开发思想的建筑平屋顶雨水立管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第1发明人.

[19] ZL201210025206.0,绿色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截污系统,第1发明人.

[20] ZL201110365457.9,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第1发明人.

[21] ZL201110241466.7,一种城市生活小区雨水分流收集处理系统,第1发明人.

[22] ZL201110157498.9,用于榨菜废水处理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第1发明人.

[23] ZL201110131991.3,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侧向流人工湿地组合中水处理系统,第1发明人.

[24] ZL201010158919.5,针对小区污水处理的物化处理+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第1发明人.

6. 获奖情况

[1] 201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技术与应用,排名第2(2014-2-2602);

[2] 2013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盐高氮磷高浓度榨菜废水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排名第3(2013-J-2-39-R03);

[3] 2012年度,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市政管网系统预警减灾安全运行技术综合集成与工程示范.排名第12(2012-2-2612);

[4] 2009年度,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识别、集成与示范.排名第11(2009-1-0111);

[5] 2009年度,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小城镇污水处理经济适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2009-J-2-03-R03)。

[6] 2015年度,获唐立新优秀科研教师二等奖.

[7] 2015年度,获重庆大学第三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荣誉称号.

[8] 2014年度,获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9] 2014年度,获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10] 2014年度,获“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11] 2012年度,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一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2] 2008年度,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7. 参与的国际与国内会议情况

[1] 2017年,在2017年城市雨水管理国际研讨会(第七届)上做报告并主持.

[2] 2016年,参加第11届世界水大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3] 2007-2016年,参加第2-11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4] 2015年,在2015年城市雨水管理国际研讨会(第五届)上做报告

[5] 2009年,参加新加坡国际水周

上一条:方 芳(博士生导师)

关闭

 Copyright ?2012 重庆大学828-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