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365.com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卫生工程系,1978年改名为城市建设工程系;199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2000年,三校合并后更名为重庆大学828-365.com。学院现设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三个系,具备完整的从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城镇建设安全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6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
学院现有“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与工程技术”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国家“985” 学科建设平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城市给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以及“人类聚居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重建”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科研力量强大,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1500万元以上,取得科研成果二百余项,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院历来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依托重点实验室、学科平台进行本科生创新实验的实验室开放机制。
学院师资雄厚,现有教师89人,其中教授19人(含博导15人)、副教授36名,在站博士后13人,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在校学生约2241人,其中本科生1428、硕士研究生649、博士研究生164。近年,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拉夫伯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60余名。
专业前景:“水”是生命之源和城市血液,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保障水的健康循环的重要学科,注重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保护、饮用水的安全保障,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学科实力: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2000年就以优秀的成绩与清华大学等学校首批通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跨入全国四强,学生毕业后享有报考注册国家公用设备工程师的优先权。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拥有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重庆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以及重庆市“市政实验研究中心”、“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建设”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要支柱之一,现有教师29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6名,博士毕业教师16名。承担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及教改课题等重大课题多项,并与国内外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有关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城市供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城乡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规划与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技术咨询、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与科学研究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城市水环境保护、水质保障以及合理用水。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与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了专业课程与法规经济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工程能力相结合,工程设计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外语、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水分析化学、水力学、电工学及电子学、工程力学、水文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资源保护与取水工程、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水处理工艺设计、建筑及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法规。
就业方向: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就业领域包括城市供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城乡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咨询、管理、施工和研究,能够进行水工业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推广工作。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建设、水务、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城市供水与排水公司、水厂和污水厂等公用事业单位;建筑工程公司、机电设备安装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环保工程与设备制造公司及其它与水科学与工程有关的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教育研究单位。
深造情况:可报考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城镇建设安全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生以及出国深造。本专业每年有15%的学生享有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暖通空调、城市燃气、设备工程专业)
专业前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涉及能源与环境两大重要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论是航天飞机的上天,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制造以及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都离不开人工环境或建筑环境的设计。而暖通空调领域的建筑节能和大力推广普及的城市燃气化工程,使本专业的发展在“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引导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学科实力: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2002以优秀成绩与清华大学等4所学校首批通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学生毕业后享有报考注册国家公用设备工程师的优先权,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拥有拥有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教学团队、“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重庆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要支柱之一。现有教师4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0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6名。承担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及教改课题等重大课题多项,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社会声誉良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有关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在建筑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燃气热能供应等公用设施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咨询、研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与科学研究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课程设置包含室内人工环境(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建筑设施(冷热源、燃气供应、建筑设备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建筑给排水、建筑供配电)和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城市热能供应系统)等工程的相关技术。课程设置先进合理,体现了工程应用与研究开发相结合的特色。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电工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冷热源工程、燃气输配、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燃料与燃烧、建筑设备管理、建筑设备自动化、燃气燃烧设备、供热工程、建筑供配电、建筑给排水、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等。
就业方向: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就业领域宽广。主要从事设计研究、系统安装和调试、设备研发、工程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就业单位主要有建筑、工业、城市规划等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公司、燃气热力公司、燃气设备公司、大中型生产企业、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城市规划与管理、建设、能源和消防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深造情况:可以报考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生以及出国深造。本专业每年有15%的学生享有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专业前景: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改善环境质量业已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学科实力:本专业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重要支柱,拥有“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重庆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具有完整的服务于本科教学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室、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现有教师21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本专业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经过20余年的发展,本专业的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
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工程设计、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保产品开发和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定位于应用—研究型专业,侧重于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涵盖了整个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与技能,形成了既有理论又有丰富教学实践内容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密切与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和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制度相衔接,体现了工程应用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特色。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外语、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就业领域包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环保科研院所和其他专业设计研究院;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水务公司和污水厂、固体废物处理厂等市政公用部门;建筑工程公司、环境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以及其它与环境科学与工程有关的商业机构。
深造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等学科方向继续深造。本专业每年有15%的学生享有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